广汽决定飞得更高,看到更远

当我踏进广汽科技馆,便知道这是家「不安分」的车企。

绝大多数的车企展示中心,都会把经典车型放在关键位置,那些光辉是存在过的最佳证明,最后才会和你聊聊它的未来。

而在广汽科技馆,16000 平方米占地面积,全用来展示广汽的前沿技术成果了——有的刚刚进入上市车型或者即将和大众见面,还有更多的是这家车企望向更遥远未来的思索。

寻求更长远阶段成功,对广汽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于在 2023 广汽科技日一开场,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就表示,广汽的 2030 年目标是产销量 475 万辆、营业收入 10000 亿元、利税 1000 亿元

关于如何达成这一挑战,广汽在出行、能源、智联三个方向上,介绍了他们的新故事。

稳住心态,放汽车飞

广汽飞行汽车 GOVE 正式亮相,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着广汽、随行、垂直飞行、电动车,它把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写到了名字里。

广汽 GOVE 是个相当有趣的载具。如果只看上半,就是个有科幻工业设计的 eVTOL,六轴旋翼下悬挂着有光条的纯黑舱体。来到下半的底盘,则变成了极具概念气质的汽车,无论是带有广汽 logo 的纯黑一体车身,还是点缀灯条的轮毂。

比颜值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分体起飞。

分体式构型,是广汽这款载具的最大巧思:飞行汽车固然有必要兼顾空中飞行和地面行驶,却并不一定要它们至始至终连在一起。

单独作为 eVOTL 使用,降低起飞重量还提升续航和可靠性,能自由组合随意对接到一起的底盘,又给地面行驶、起降、补能找到了很好的落脚点。

按照构想,广汽 GOVE 会比此前提出的飞行汽车更灵活,只有上半的 eVOTL 部分起飞控制了整体的成本并变得更可实现,下半的底盘又能拓展出更庞大的出行生态。

空闲出来的底盘可以通过 ADiGO PILOT 自动驾驶去积极调度,或是自行前往充电站补能,或是提前到指定地点等待对接。

于是在广汽 GOVE 的剧本中,分体式构型把原本割裂的飞行和地面行驶,变成了有机整体。

这还只是开始,广汽还把满足 100 ~ 200 公里出行的复合翼飞行汽车放入蓝图,构成地面出行(汽车)、短途观光(GOVE)、中长途出行(复合翼)、长途出行(飞机火车)的生态。

大湾区的繁华众人皆知,出行高峰期的拥堵也着实带来困扰,飞行汽车似乎能成为破局点。

广汽提出如此设想:从珠江新城北上到白云机场,地面行驶要 40 分钟而 GOVE 仅需 8 分钟,从广汽中心跨城前往华为坂田基地,飞行汽车直接把时间从 2 小时压缩到半个小时。

正在研发中的 GOVE,也在 2023 广汽科技日迎来了它的首飞,带着未来出行想象升到了 18 米空中。

GOVE 具有双备份安全机制,设计飞行高度可达 120 米,提供 20 分钟续航,起飞重量 500kg,可携带 90kg 的乘客。如果生产规模达 1000 台,单台成本有望降低到 200 万元。

成本之外,阻碍飞行汽车变为现实的还有什么?

工程师相信政策和市场需求都能迎刃而解:部委和广东省都给这类飞行器传达正面态度;2024 巴黎奥运会、2025 大阪世博会都有望展示;国内行业学会也在 1 个月前宣布成立;而大湾区内的消费能力足够成为标杆。

技术的曙光也在照向飞行汽车。使用全碳纤维复材、7 系航空铝连接件、控制铺层厚度和含胶量等,广汽 GOVE 机身重量控制在 95kg。

高可靠度的小型化电机、飞控都扫清理论障碍,高能量密度的锂金属固态电池和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则会是有限重量前提下的长续航来源。

至于安全性,站在这一技术领域最前沿的工程师看来,现今有了完备的飞行器政策去促使合规产品有足够可靠性,降低风险概率同时提升解决风险的能力。

研发过程中,可靠性放在了最底层关键位置,12 套推力部件 +2 套高压电池 +2 套低压电池 +3 套飞控的「奢侈」,就是想把风险压缩得更低。

出行市场的新鲜事物来了又去,但最后的玩家总能冲破迷雾。Yahoo 财经专栏作者曾这样说:「如今的电动飞机市场,像极了 2005 年-2010 年的电动汽车市场。」

就像电动汽车已经在今天是我们购车时最主要的选择一样,在未来坐上一架广汽出品的飞行汽车出行,或许会不是什么新鲜事。

把低碳动力进行到底

让我们回到现在,看看正在发生的转变。

电机驱动的新能源车正在快速获取市场,似乎很快就要取代搭载内燃机的燃油车。汽车想做到环境友好,并不一定要和发动机说再见,把汽油换成燃烧过程低碳的材料也是种思路。

2022 广汽科技日亮相的钜浪-氢混动系统,在一年后开花结果,促成了广汽传祺 E9 氢混版,让一辆实力派中国 MPV 有了氢能助力。

2.0L 氢发动机 +GMC 2.0 机电耦合单元,共同为 E9 氢混版提供动力,广汽表示这款车实测的百公里氢耗低于 1.4kg,而整车续航可以接近 600 公里。

你可能不太理解中高压缸内氢直喷、专用高效进气管理系统、高压缩比及爆震抑制技术的具体含义,但应该知道,这个国内首款搭载氢混系统的整车,给了低碳出行新选择。

说到选择,有更多的可选项始终是积极的。广汽把发动机燃料可选择面进一步铺开,正式宣布了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乘用车氨发动机,燃烧液态氨并可达到 120kW 功率。

氨作为一种燃料有不少优点,首先能提供 90% 的减碳率,而且资源丰富便于制备:同样质量下液氨储罐成本相当于液氢的千分之二,能量密度却可以有后者的 8.5 倍,用起来也足够安全。

然而想要使用氨却不简单,光是点火就需要不小的能量,燃烧速度慢还可能释放对人有害的氨气。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在大型船只上看到氨发动机。

在与常见汽油发动机相似的大小下,广汽采用了超高能点火来确保缸内可靠点火,同时精准控制液态氨喷射做到平顺输出动力。

大胆设想与细致实践的结合,广汽做到了把氨发动机变得能塞进汽车。或许它的真正落地应用还要不少时间,可光是探索低碳汽车的态度,就足够致以崇高敬意。

广汽的 XEV 战略值得多聊,REEV、PHEV、HEV 都做,多种灵活燃料发动机技术也积极突破,只要是符合方向有可能把握未来的,都愿意先尝试得到结果。

司空见惯的电驱系统本身,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广汽最新的 N 合一集成电驱系统,直接深度集成电源、电驱、热管理并降低 20% 重量,让更多 A 级车能够兼顾低成本高性能。

贯彻新能源战略这件事,就像氢燃料应用所经历的一切,可能制取、存储、运输、加注、使用的全环节都面临巨大挑战,但坚持走下去总能见到光明。

汽车行业的碳达峰近在咫尺,碳中和也渐渐可以预见,真正的全流程零碳排放造车用车,说不定也能提上日程了。

「魔方」为想法赋能

飞行汽车、新型燃料,对于大多数人都还有些距离,不过接下来要聊的就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得的创新了。

智能手机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无需重复,仅仅通过打开一个网页、安装一个应用,就能实现相当丰富的操作,甚至能在这之中建立起无数生意。

熟悉这一切之后,智能汽车的「智能」就显得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智驾能力需要长时间训练、匹配固然可以理解,连智能座舱的车机想用上新功能,都需要等待应用市场「上新」,与智能手机便利获取新能力相比,属实产生了巨大反差。

这并不是没有道理,就像曾经的手机应用需要一机一配,车机能力同样得不同车型单独适配,再加上车企和供应商的研发、验证、交付流程,新功能到来就是这么漫长。

将在 Hyper GT 上首发的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似乎有能力把漫长的等待变为现在,广汽放话称,这将颠覆软件开发模式。

怎么理解这句话?智能座舱的 2000 多个功能,全部基于 SOA 架构得到服务化,开发者、设计师都可以在图形化编程界面,快速调用能力生成软件,用户也可以自定义场景并分享出去。

图形化编程不是新鲜事物,难点在于怎么提供易于上手的开发工具,并长期稳定地提供开发者和用户服务。很显然,广汽是认真的。

得益于星灵架构的一体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原本晦涩难懂的智能座舱组件抽象封装,成了通过低代码和图形界面就可以调用的「积木」,开发者要做的就是动手拼成想要的样子。

为了方便「搭积木」,广汽提供图形化编辑、云端仿真、定向发布、多点监控的全链路开发工具,跟常见的软件开发看齐了。开发者想做的一切都所见即所得,并且能快速试错。

说到快,因为不涉及复杂的底层能力调用,魔方平台可以快速审核并发布应用。

比如说研发一个会调用后视镜功能的应用,原本流程至少需要五六个月,现在可以大幅压缩周期。按照工程师的说法,是从季度、月度一下子提升到分钟级别。

场景共创,意味着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在车机上,通过对不同功能和规则的排列组合,创造属于自己的全新应用,还能分发给其他人使用。

精致易用的界面背后,提供的可是 2000 多个功能项,意味着无限可能。于是广汽让开发门槛降低、周期缩短,做到「人人都是开发者」。

iOS 上的 Shortcut,给无数 iPhone、iPad 用户提供了高度自定义设备,把效率和个性化玩到极致的可能性,还创造了又一个苹果收购佳话。

即将推广到更多车型的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看起来要孵化出更多期待了。

源于创新,走向未来

2022 年,广汽集团售出 243.38 万辆汽车,营业总收入达 5146 亿元,一切都在向好。

这背后,是广汽在汽车科技的长期投入带来回报,从三电、混动等新能源技术,到积极思考如何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整车产品,创新推动着一家行业巨头看到更高的风景。

因此这家车企愿意相信,保持思考变化的态度、探索可能发生的技术变革,会是持续把握机遇再上新高的关键。2023 广汽科技日的全部,便由此而来。

原创文章,作者:白徵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16773.html

(1)
白徵明白徵明编辑
上一篇 2023年6月28日 10:00
下一篇 2023年6月28日 14:46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