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款飞凡R7,凭什么叫板20万内最强SUV

20 万级汽车市场要变天了。

按照以往的游戏规则,作为主流的改善型消费区间,这个价位的车肯定是要更好的,但好得不到天花板:空间大一点点、动力强一点点、智能加一点点。

想要更多?请再加钱买 30 万以上车型。从传统品牌到造车新势力,从纯燃油车到新能源,大家几乎都是这么玩,可谓「泾渭分明」。

飞凡汽车不按常理出牌,在广州车展宣布,24 款飞凡 R7 的起售价只要 18.99 万元,比起旧款低了整整 9 万元。不仅如此,上市权益也非常具有诱惑力。

降价了这么多,这款车骨子里的东西却没见缩水。结果就成了,明明是个尺寸和配置能跟蔚来 ES6、小鹏 G9 掰一掰的中大型纯电 SUV,却跑到中型车小鹏 G6 的市场区位来抢蛋糕。

不管别的车企看了会怎么想,反正攥着钱包的消费者们,多少会被这份价格和产品价值的「反差感」,给撩拨起一阵心弦了。

消费者想要的,还真都给了?

为什么 R7 价格这么猛?

我们先来说组数据,据乘联会统计,中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来到 36%,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开始成为大众购车选择。

面对 20 万级别占最主流的消费者,标新立异不再是第一要务,而是要全力思考——如何满足那些理智用户的实用化需求。

要有更大空间,载人载物绰绰有余;要有更强三电,续航够长充电够快,城区高速都不怵。简单来说,作为电车的基本功必须扎实,不容易让人挑刺。

与此同时,智能化又收获了空前的关注度。

不管是在座位上提升舒适性,还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下猛料,总之一款车必须要有明确超越同级别的点,才能获得一席之地。

放到 20 万级的车型里,全球热销的 Model Y,以及在国内做出成绩的小鹏 G6、宋 L、宋 Plus EV 这些都能对得上。

那么 24 款飞凡 R7,面对这些对手。直接端出了 20 万内的 5 个「最」:4900x1925x1655mm 同价位最大车身尺寸、250kW 最高电机功率、5.8s 最快两驱零百公里加速、0.238Cd 最低车身风阻系数、截至目前唯一的华为 AR-HUD,要知道这个 AR-HUD 是百万豪车才有的配备。

比你便宜,能力却比你更强,相当于花同样的钱,用户在这能买到更多,只要是会做对比的人,都能看出来。

之前我们谈飞凡 R7,言必谈贴合少数精英定位打造的种种豪华体验,如今 24 款闯入 20 万主流市场,自然是会在产品层面「降维打击」。

这其中少不了,新款 R7 在座舱舒适、动态体验等方面舒适进阶的策略。

四个产品价值点的进阶,将舒适玩得没人配得起

扑克牌玩法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拿下四张王牌,便能掌握制胜先机。

而拿着 30 万产品力,只卖 20 万不到的 24 款飞凡 R7,拿出了在该价位区间的 4 张取胜王牌。

1、中大型的尺寸,看得见的越级

中国人喜好买大车,SUV 销量好过轿车,中大型 SUV 也比紧凑型更有竞争力。

这可不是虚荣心作祟,毕竟高频发生、动辄半小时以上的出行生活里,没有人希望自己和家人挤在一个局促的空间,在这个角度去看,大就是正义。

尽管 24 款飞凡 R7 是一款轿跑 SUV,但拿出 2950mm 的超长轴距和毫无争议的中大型车身尺寸,R7 的整体空间表现要比参数反映出来的更好,依照住房来类比,同样是 120 平米,飞凡 R7 拥有更好的得房率。

得益于行业首创的双层躺式电芯布局,实现最低至 110mm 电池包超薄垂直高度,和曲面大天幕的设计,后排乘客有 1020 mm 的垂向尺寸,一米九的人坐下来也感觉不到局促。

同时,飞凡 R7 前后排间距尺寸达到 964mm,大家都知道一个可以随时翘二郎腿的腿部空间对于长途出行到底有多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车型由于后排腿部空间不足,汽车整体设计又不支持前后空间的增加,所以「取巧」缩短了后排座椅长度。

但是这种做法会导致大腿前侧由于没有支撑,长时乘车产生扎马步的体感,舒适也无从谈起。飞凡 R7 拥有 470mm 的后排座垫长度尺寸,对腿部支撑更到位,久坐不累。

2、大空间也有好的座舱舒适体验

如果说空间是硬性基础,配置舒适不舒适则是用户下单的动心瞬间了。飞凡 R7 也深谙此道。

24 款飞凡 R7「乱价」得够彻底:除了「海豚背」+「超跑宽肩」轿跑造型,还有无框车门、360°全景影像、256色氛围灯、大天幕等配置,甭管之前要掰着指头数要加多少选配才能拥有,现在 18.99 万起全给包了。

不仅如此,趁着新款上市,飞凡还送出 21 英寸星宇轮毂,NAPPA 真皮座椅、四门电吸、前排通风按摩、以及终身可用的 RISING PILOT 高阶智驾包,都限时免费。掐指一算,24 款飞凡 R7 白送了价值 4 万 5 的选装,都这样了它还想帮你再省 8000 元——只需多付 2000 元,就能得到包含 AR-HUD 和流媒体后视镜。

不仅如此,飞凡 F7 上好评多多的飞凡巴赫座舱,也来到了新款飞凡 R7 上。

最能为肉眼感知的是方向盘的变化。旧款车型上更侧重视觉效果,是乍一看更有高级感的风格,不过是把所有操作都用按键来表现,来到新款,方向盘改成了滚轮 +4 按键 + 怀挡的组合。

两相对比,新款方向盘有了更直观和精简的交互,不论换挡还是控制座舱,最高频的操作都一键直达,滚轮控制辅助驾驶和调节音量,精准又不会累手。怎么用着方便,飞凡怎么改。

除了更换了方向盘,还引入了飞凡巴赫沉浸矢量音效技术,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可以在智驾、3D 导航音、系统提示音、警示音等不同场景下,听音感知方向感。

而为了达到更好的音效效果,和车内豪华车级别的静谧性,新款 R7 通过 EDU 悬置硬度调整、车身密封条和材料组合优化方案,减少因车辆振动产生的噪音传递,提升车辆低速行驶静谧性。数据显示,车辆时速 60 公里时,车内噪音低至 55.7 分贝,比肩豪车级静音水准。

3、强性能亦有好的舒适质感

很多人提起电动车驾乘体验,首先是电驱生猛有劲,接着便是平顺度不好把握。连开了多年车的老司机,也可能「阴沟里翻船」。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只要把车身做大就可能会有「开船」一般的感受。大都是因为质量随车身一同增长后,底盘悬架难以在全部场景中都表现稳定,在大风等极端场景更难言舒适。

飞凡 R7 的动力猛无需多言。

而为了匹配迅猛的的动力,24 款飞凡 R7 首发了价值 10 个亿的飞凡湾域驾驶系统,引入航空动态稳定理念的三轴技术调校,追求像民航客机那样,高速破风前行却能一直让乘客体感舒适。这套系统简单可以八个字概括:天上湾流、地上湾域。

驾驶者首先会感觉到线性平滑的动力、刹车和精准的转向,在这辆车带来了好开的感受,接着又能发现它走在路上稳得住车身,刹车重了、走了烂路也不容易点头摇头,转向的时候也是车随心动。

好开了,那些电动车为人诟病的不适也随之退去。而除了开得舒适,24 款飞凡 R7 乘坐也非常舒适。比如,常见的弯道、并线场景,新款 R7 通过三电域和车身域更好地响应匹配,拥有更强车身姿态控制能力。

此外,新款 R7 还试着去解决产生「开船」感的更高阶问题——高速、高架桥、跨海公路行驶或是卡车乱流负压虹吸可能产生的横风。

飞凡引入了旋变传感器实时监测,更早更主动地介入车身姿态控制,即使遭遇横风也能稳稳地保持在车道内,而且方向盘也是一直稳定不会晃,不需要驾驶者反复修正更不会制造压力。

为了做好这个横风补偿抑制功能,24 款飞凡 R7 通过了行业首个横风风洞测试。在原先普遍的正向空气动力学优化之外,又从侧向空气动力学展开工作,3 年 10 亿元投资都花在刀刃上。

车辆行驶动态平稳了,真正走向了好开也坐得舒服。

4、强性价比却不遗漏智能

许多 20 万价位车型都会被人们问,为什么没有 AR-HUD ?大家太想要更直观的导航体验了。

如果只是靠听导航指示,很难在复杂多变又陌生的道路中找到正确方向,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开过了才播报的尴尬。如果是通过仪表盘、中控甚至是手机,分神去看画面又会有安全风险。

24 款飞凡 R7 的全球首个量产的华为视觉增强 AR-HUD 平视系统,直接在眼神平视的前方道路上,投射出了当前行驶过程中需要的引导信息,不怕弄不清路怎么走。

比如说当高速行驶来到需要下匝道的位置,AR-HUD 的导航上会呈现变道提示,不怕错过出口。在城市道路中遇到复杂路况,会有动态变化的鱼骨图标,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转弯了。

这块 70 英寸巨幕、最高亮度可达 12000nits 的 AR-HUD 的能力还不止于此,有丰富的颜色和图标去提醒车距、红绿灯、压线,在雪天和夜间也都能清晰舒适。

即使切入 20 万级市场强化性价比属性,24 款飞凡 R7 在智能化配置上无疑更胜一筹。

飞凡回到主流市场

早在贴满了豪华标签的旧款飞凡 R7,就已是蔚来 ES6 和小鹏 G9 的劲敌。而 24 款飞凡 R7 实力同样丝毫不弱,还一头扎进比小鹏 G6 更低的价格区间,开启了豪华体验平权的大门。

带着本就亮点颇多的产品「降维打击」,背后其实是飞凡汽车对于自身市场位置,有了更明确认知——依靠上汽集团综合能力酿出一坛好酒固然难得,但好酒也得用对的方式去吆喝。

所以我们看到了在这次改款中,飞凡 R7 把自身和品牌的价值精华提炼,用更容易为人感知的智能舒适进化,去打入可以真正说是「基本盘」的主流市场。

如今汽车行业都在推动品质升级,这轮 「二次发车」也带来重新建立用户认知的机会。就像新能源之于燃油品牌曾发生的,你过去或许很厉害,但只要我抢先建立起好印象,立场瞬间反转。

原创文章,作者:白徵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20805.html

(0)
白徵明白徵明编辑
上一篇 2023年11月18日 14:40
下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17:20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