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个从来秉承「颜值即正义」的女同学打算买车,居然问我,「那个 N 什么什么的行泊一体,真的好用吗?」
当时就有一股宛如狠嘬一口芥末的冲劲儿直上天灵盖,「行泊一体元年来了!」
当然,这个比喻多少是有些夸张了,但「行泊一体元年」的说法,则是有更多事实支撑的。
一方面,在年初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提到,去年乘用车 L2 级驾驶辅助搭载率达到 22.2%,在新能源车上更达到了 38%,市场趋势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智能驾驶公司、行泊一体方案浮出水面。
比如,易航智能。
分级 or 场景?
四月底,搭载易航智能 NOA 行泊一体方案的首款量产车已正式上市。
今天下午,易航智能用一场媒体沟通会带来了 NOA 行泊一体量产方案的更多细节。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场沟通会,我想是「落地」。
「当我们谈论自动驾驶的时候,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沟通会伊始,易航智能创始人兼 CEO 陈禹行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实际上,汽车工程师学会 SAE 很早就对自动驾驶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制定了相应的判断标准。SAE 把自动驾驶技术从无自动化的 L0 到具备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 L5,共分出 6 个级别。
我们且不论这个标准放在今天是否依然科学,但在陈禹行看来,基于当下的可量产技术,以及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普及的出发点,「场景」比「分级」更具实际意义。
陈禹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例如,用户上下班通勤需要 2 个小时。面对这一过程中的绝大部分车程场景,现阶段可量产的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已经能帮助用户完成驾车,降低用户驾驶疲惫感。但在某些极端场景,比如途经一个菜市场,满地的菜叶可能会遮盖道路划线,人车混杂也加剧了道路复杂程度。坦率地讲,现阶段的量产技术很难应付这样复杂的场景。但像这样无法应付的场景可能也就 5 分钟的车程,这样的距离在 2 个小时车程中其实只占到了很小的比例。
「做场景的思路,我们先把 95% 时间的自动驾驶解决掉,剩下 5% 的 Corner case 我们可以由人来监控,后续通过技术迭代升级,再来解决这 5% 的问题。」
抓大放小,再逐个击破,这就是易航智能的解题思路。
性价比
「我们易航一直都是先做后说的风格,不太擅长发布概念。」
陈禹行这样自我评价。
这话听着朴素,但易航的每一拳都朝着「普及自动驾驶」的痛点打。
如果说「已量产」是易航 NOA 行泊一体技术的起手式,「性价比」就是他们推动自动驾驶普及的必杀技。
至于如何实现这个性价比,易航在核心算法上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模型的参数数量和精度成正相关,但不是线性正相关。」
陈禹行这样描述自动驾驶的核心算法模型。这一理念类似于之前提到的「抓大放小」,在某一数量级之前,模型参数的增加能极大程度提高感知的精度,但当迈过一个阶段后,这两者之间虽然仍是正相关关系,但带来的增益就没那么明显了。
更通俗地讲,这种状态下,我们花 10 块钱的药费,可能只能获得 5 毛钱的疗效,这种效率显然很难称得上性价比。
对此,易航自研了 Scalpel 模型剪枝方法论进行模型压缩,形成一个高效精巧的小模型。同时使用知识蒸馏的手段,让 NOA 方案模型向高精度大模型学习,以继承大模型的优势。在算力优化层面,易航打通了小模型平台和高精度多任务训练之间的隔阂,实现了共享 Backbone,极大降低了算力的消耗。
你看懂上面这段话在说什么了吗?看不懂没关系,因为我也没看懂。作为终端用户,我们知道这一套打完的效果就好了呀。
「最终,我们成功用 16TOPS 算力实现了某些车型几十甚至上百 TOPS 才能运行的 NOA 行泊一体功能。」
在计算的世界里,算力数字基本就等价于成本数字。
16TOPS 搞定 NOA 行泊一体,这就是易航智能的性价比绝招。
我们算得更直白一些,对于主机厂而言,易航 NOA 的整套设备,包括域控制器、摄像头、传感器等等器件的采购价格是几千元。对比同等能力的方案,易航 NOA 能降本 50%。
而更低成本的结果,就是易航把 NOA 行泊一体功能下沉到了 15 万级别的车型上。
实车体验
说了这么多,易航 NOA 到底表现如何,咱还是得看实际疗效。
受限于疫情,这次我们只能在线上参与这次沟通会,体验当然也只能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进行,就当是为后续实车体验做个课前预习吧。
视频中的 NOA 量产车城市环线驾驶实况,易航选择了在视线条件较差的夜晚进行。
进入匝道后,测试车辆即可启动易航 NOA,接下来就是它的 Show time 了。
进入主路后,易航 NOA 自动控制车辆进行了向左并线,顺利驶入主道。
环路上的直行路况没啥好说的,即便是普通的 ACC 自适应巡航 + LCC 车道保持也能很好完成这项任务。
易航 NOA 的亮点在于,面对环路上的岔路,也能坚决且准确地选定前进路线,自动切换环路匝道行车路网。昏暗光照条件下的匝道曲率行驶、遇到慢车自动进行的并线超车、隧道前 1 公里自动并线、根据道路限速自动加速等功能也都完成地很稳定。
从上面这些表现看,它应该是个成熟的领航辅助驾驶了。至于为什么说是「应该」,毕竟咱没亲自上去试对吧,更笃定的判断就留给实车体验后吧。
看到这里,或许有的同学会问,易航 NOA 的这些功能似乎和市面上别家的领航辅助驾驶也没多大区别呀。
敲黑板,各位同学请注意,「没区别」恰好是最大的区别。
一定一定记得,这是一套只有 16TOPS 算力的,总成本仅为几千元的 NOA。
这也很好地印证了易航智能「推动自动驾驶普及」的宏大愿景。
只有一套便宜且好用的 NOA 才会推动自动驾驶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而一套更多人使用的 NOA 方案,会产生更多的路测数据,这些数据又能反哺 NOA 算法的更新迭代,继而训练出更新更好用的算法模型。如此良性循环,直至实现理想中的完全自动驾驶。
到那时,就是更大算力平台展现实力的时刻了。
我怎能不期待像易航智能这样的玩家出现。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行泊一体元年来了。
元年都来了,应该会有更多女同学来找我叙旧了吧?
原创文章,作者:超级充电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