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大众的全新纯电车,「大众 ID.UNYX 与众」的申报信息,这是一辆「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长宽高数据为 4663/1860/1610mm,轴距 2766mm,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离子电池,驱动电机额定功率:前电机 20kW/后电机 70kW,峰值功率:前电机 80kW/后电机 170kW。
去年 12 月,我们在大众安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第一次见到了这辆车,不得不说,从英文名到外形都很洋气。但当我听说它的中文名叫「与众」的时候,我就觉得,emmm …… interesting。不过既洋气又接地气,确实是大众的风格。
最古老的人类通用语言:金色
不要误会,这个小标题说的不是车身颜色,而是指从「与众」开始,大众会将智能纯电车型纳入一个全新的品类,而这里面的所有车都将拥有金色徽标。
我小时候家里人都管大众叫「蜘蛛牌」,因为 V 和 W 在一起特别像张牙舞爪的蜘蛛,想想以后会看到金色蜘蛛了,还蛮有趣的。这让我想起,去年十月我们去埃及,发现不仅是金字塔,所有古老的陵墓、壁画、出土文物,上面也都涂满了金色,他们甚至把苍蝇都画成了「金苍蝇」,以象征毅力与力量——金色大概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非文字语言,用金色来标示智能纯电系列,仿佛让人类最古老的需求与最新的科技接上了头。
拥有金色徽标的 ID.UNYX 是一台基于 MEB 平台的 A 级纯电轿跑 SUV,因为去年 12 月实车还只能看到灰色的「壳」,所以暂时只能从设计上判断车的风格:整体上,它比往常的大众车型更为前卫运动,是新潮的年轻人会喜欢的表达方式。大众汽车(安徽)数字化销售服务有限公司(DSSO)首席执行官杨放(Frank Yang)介绍,这款车「围绕实用美学、精制简约、前卫醒目与个性运动四大支柱,专为兼顾中国年轻态用户的驾驶体验和都市生活需求而生」。
外观上最突出的部分除了金色徽标,就是「破风」感,整车线条从车头沿着「风向」延伸到车尾,就像用铅笔画出的一条无限延展的流畅曲线,显然是为了降低风阻费了很多心思。此外,从样车看来,整车做工非常精致,巧妙地运用了灯光和金属元素的搭配,车头大灯还能看到「参数化鳞片设计」,就像眼妆撒了闪粉,很是别致。车尾则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设计,尾翼、尾灯及高位刹车灯「高度一体」,呈现出「悬浮叠片造型」,回头率肯定是不低。
取名、置业、联姻:融入的最高境界
设计这么用力的一辆车,作用自然也不简单。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孟侠(Stefan Mecha)特别强调,这是「a new child,created with a Chinese mindset」——「中国孩子中国造」,并且有「一整个中国的生态系统」为之助力。
这个「孩子」,是大众中国战略转型的一个里程碑。我想,这个转型应当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转向更彻底的电动化,另一方面是更深入地融入中国。
孟侠说:「到 2030 年,大众汽车品牌希望全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 60%。大众安徽的产品组合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加速电动化进程,大众汽车集团花费了「两年半时间」打造了一个由集团旗下五个实体组成的「合肥生态」,这里面的三大主体包括定位为「中国狼堡」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拥有专注于新能源的 MEB 工厂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VWA),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 DSSO,此外,集团在华的软件公司 CARIAD 中国还将与大众汽车(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共同「作为集团内部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这里面,VCTC 是大众汽车集团除狼堡之外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后续它将不只服务大众安徽,也将接收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研发需求,成为集团在中国的一剂强心针。去年引爆车圈舆论场的大众与小鹏的「联姻」就将在 VCTC 的体系下实现,可见双方的合作确实是高维度的碰撞,目前已知的信息是,二者将「共同开发两款中型车,计划 2026 年后推出」。
VWA 则是「与众」诞生的地方。大众安徽 MEB 工厂占地面积达 51 万平方米,建设费时 18 个月,规划年产能为 35 万辆,完全是中国速度。去年 12 月我们也参观了工厂,不得不说,那个寒风呼啸啊,满满都是冷峻的德国风格。根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工厂 100% 采用了「德国制造」的「In-line measurement 2025」技术,可以「实现所有白车身的生产线在线测量,从而提升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精度」。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首座应用该技术的工厂」,确保实现高质量的本土化生产。工厂还配备了 1075 台机器人,是「集团在华工厂中自动化率最高的车间」。有意思的是,VWA 不仅生产中国市场车辆,今年还将生产出口到欧洲的 CUPRA Tavasacan 车型,显示出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工厂的信心。
对大众来说,在中国同时设立研发中心和工厂,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减少从研发到生产之间的时间和沟通成本。据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葛皖镝博士(Dr. Erwin Gabardi)介绍,这种设计能「减少 30% 的开发时间」,往常需要跨越时差和地理限制汇报到德国总部做讨论的问题,在中国本地就可以快速解决,并且「最大程度本地化」也带来了「材料成本优化」的好处,这使得大众安徽在为产品配备更先进的技术、设定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定价时,也更游刃有余。
当外宾遭遇内卷:生态才是佳肴
去年我们参观工厂的时候正值圣诞前夕,看到了车间外头正在搭建的圣诞节庆祝活动的舞台,我就想,这到底还是「外宾」啊。不过想深一层,倒更像是「洋女婿」,把德国文化带进来,但平时还是得吃「中国菜」。
前述的「最大程度本地化」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供应链。合资企业往往有一个难题,就是如果全用本地的零件,客户可能会嫌这不是 100% 的国际化产品,如果全用进口的零件,则成本难以把控,整个生产流程费时更长,售价也会升高,难以适应本地客户的需求。对此,大众的选择是「供应链完全本地化」,不过它将关键的电池和零部件供应商都聚集在了「大众安徽供应商园区」,在大众招揽的「300 家生产供应啥和 800 家一般采购供应商」中,甚至有「40 家供应商是首次来到合肥并在此投资」。与供应商深度合作,再以严苛的德国标准监工,如此以保证生产质量始终上乘。
除此之外,大众也与诸多本土的伙伴达成了紧密的合作,除了小鹏,还有国轩高科、地平线和中科创达。其中,国轩高科是大众的战略合作伙伴,主要负责为集团生产「标准电芯」;与地平线的合作主要是「加强自动驾驶和芯片设计能力」,是更上层的构建;而与中科创达的合作则着重在「信息娱乐、用户体验及互联」,可以理解为更偏向智能座舱方面的合作。
在大众汽车集团大举投入中国的当下,国内车圈的内卷,似乎已经卷到大家都「骑虎难下」了。而作为「外宾」,大众带来了破解这种内卷的一种共赢和延展的视角。从科技圈卷进来的「全栈自研」很令人震撼,每次发布会都带来山呼海啸的「牛」,但是事情还有另一种做法,有时候「共创」才能造就生态的繁荣,让大鱼和小鱼都能乐在其中。
当然还有另一个角度是,国内供应链的成熟也是前几年卷来的,而「外宾」这时候进来,就收获了丰硕的果实。但是从这个角度,这就是中国汽车人共同达成的成就,让骄傲的德国老店都不得不如此投入。
那就大家一起收获吧。
原创文章,作者:蔡康淇Stel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2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