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看 F1 比赛的间隙,我在上海的西西弗书店读到了科普作家 Sam Kean 的奇书《凯撒的最后一口气》(Caesar ’ s Last Breath),他在书里「论证」我们每个人的某一口呼吸里都可能包含古罗马的凯撒大帝临死前呼出的空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成千上万组成这些空气的原子里的一些。
这个说法,有点奇异,又有点浪漫。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在 F1 赛场上呐喊时吸入的空气,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赛车轮胎摩擦赛道而热烈起来的空气,在那一刻我们不仅共情了车手的拼搏,甚至还「同呼吸共命运」了一番。
这是倍耐力包圆 F1 轮胎的第 13 年,这个名字在今年 F1 中国大奖赛的赛场上显得格外应题。中国第一位主场作战的 F1 选手的周冠宇(索伯车队),他跑的每一圈,每一次进站换胎,都牵动着场上观众的心情,特别是那些穿着「换胎监工」衣服的粉丝们,一直看到最后一次换胎速度由 5.3 秒提升至 3.8 秒,才卸下了一些紧张。周冠宇跑了 14 名,我们依然为他喝彩,这是对才华、汗水和耐力的尊重。
当然跑第一名的维斯塔潘(红牛车队)又是另一番图景,他的每一圈跑得都像「无情的赛车机器」,哪怕进站换胎,也是惊人的 2.1 秒,屈居二位的短暂时间,他用超乎寻常的圈数迅速就重回榜首,那种不可撼动的强势,让人感慨科技如何不断将人类带向更高的极限。
稚者与强者,轮胎的羁绊是共通的。
此次大奖赛,倍耐力准备了三款配方方案,包括硬胎、中性胎和软胎,供各车队根据气温、赛道情况、车手习惯等不同条件做选择。同时,考虑到上海梅雨季节的到来,以及冲刺赛当天的「雨战」,倍耐力也准备了湿地胎和全雨胎,以帮助车手做最佳的准备。
根据倍耐力官方统计,在共计 56 圈的争夺中,绝大部分车手都选择了中性胎起步,只有四位车手选择了软胎,分别是汉密尔顿(梅赛德斯车队)、斯托尔(阿斯顿 · 马丁车队)、萨金特(威廉姆斯车队)和角田裕毅(赛牛车队);而马格努森(哈斯车队)则选择了硬胎起步。正当大家观察不同的轮胎选择对速度的影响时,接连的意外打乱了比赛节奏,先后有三位车手因故出局,先是虚拟安全车(Virtual Safety Car,VSC)出现来维持秩序,赛车被集体限速并禁止超车,接着梅赛德斯真正的安全车 AMG GT Black Series 在赛场上「带队」好几圈,进一步限制赛场上的活动,以确保障碍被清除,赛道安全情况达标。
在此期间,杆位(Pole Position,即根据排位赛确定的发车顺序中的首位)的维斯塔潘呈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一个是当 VSC 出现的时候,因应赛事规定,维斯塔潘的红牛战车在距离出发点不远的大直道有一次剧烈的降速,轮胎以惊人的抓地力摩擦赛道,火花四射,但他的车身保持了平稳,丝毫没有影响他后续进弯道的表现,而且维斯塔潘即便如此减速,紧随其后的第二位车手也还耗费了一些时间才追赶上来,更别提后续的其他车手了。
第二个细节是当安全警示撤销,车队可以恢复正常比赛速度的时候,维斯塔潘因为一直是首位,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如何开始提速,维斯塔潘因此采取了一些颇为「狡猾」的策略,压低了车队整体速度,到一个有利的直道才突然加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他的对手们的「暖胎」动作,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由于这一系列状况,车手们不得不临场调整轮胎选择,最终汉密尔顿、斯托尔、阿隆索(阿斯顿 · 马丁车队)、萨金特(威廉姆斯车队)、角田裕毅和周冠宇六位车手,都使用到了全部三款配方轮胎。此外,最终完赛前十名车手,各自使用的轮胎配方和进站换胎次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诺里斯(迈凯伦车队)、塞恩斯(法拉利车队)和勒克莱尔(法拉利车队)只有一停,而维斯塔潘、佩雷兹(红牛车队)、拉塞尔(威廉姆斯车队)、汉密尔顿、皮亚斯特里(迈凯伦车队)和霍肯伯格(哈斯),是两次进站,阿隆索则是三停。
使用同款轮胎时间最长的单个赛段,来自塞恩斯,他使用硬胎完成了 39 圈的赛段,而马格努森的 29 圈是中性胎的最长赛段,阿隆索则用软胎完成了 20 圈的赛段,可见这些轮胎给了他们很强的信心,最终塞恩斯以第五名的成绩完赛,阿隆索第七名,马格努森不那么理想,第十六名。
倍耐力赛车运动总监马里奥 · 伊索拉(Mario Isola)也对车手选用轮胎的策略进行了一些分析,他表示:「纯粹从技术角度来看,今天的比赛证实了三款配方轮胎都很适合使用……最后三款配方轮胎都没有出现颗粒化的情况,证明了在这条陌生赛道的特殊比赛条件下仍然运作良好。」
不过,考虑全程只进站一次的「一停」车手,其实是得益于安全车的出现,否则性能衰退会导致「一停」的战略非常困难。他以阿隆索为例,解释了在后期更换多更换一次轮胎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他在第 43 圈进站换上了全新的中性胎,最后完成了多次超车,弥补了进站损失的全部五个位置,第七名完赛。」
在这些过程中,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车手们在起跑直线段底端的 T1 弯的竞技,除了维斯塔潘和紧随其后的二三位次车手(基本在迈凯伦和法拉利车队的车手间轮换)一骑绝尘,剩下的车手们都挤在弯道里,一方面这是超车的好时机,另一方面又是极易发生碰撞意外的危险点,是一个极为考验车手水平、车辆性能和轮胎素质的地方,倍耐力轮胎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虽然我们这些普通粉丝是没有机会上车体验 F1 的极致速度了,但像开头说的,如果 Sam Kean 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那么曾经跟这些车手们共同呼吸赛道上轮胎扬起的空气,也算是一件幸事。希望下一次中国大奖赛,有更多的「周冠宇」能代表我们这片土地,去追逐人类的新极限。
原创文章,作者:蔡康淇Stel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2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