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春宫+大罢工,Robotaxi遭遇「里程悲」

仅仅是数天前,全球 Robotaxi 行业高呼迎来「历史拐点」、「见到了春天」——美国旧金山,成为了全球首个完全放开且无任何政策限制,允许 Robotaxi 完全商业化运营的城市

同样也是在数天前,准确说就在美国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CPUC)取消两家 Robotaxi 公司商业化限制后的第二天,混乱且尴尬的闹剧成为了更劲爆的新闻。

美国时间 8 月 12 日晚上,旧金山某处正在举行一场小型音乐会,而在会场外侧的道路上,多达 10 辆来自 Cruise 的 Robotaxi 毫无征兆地停止工作瘫痪在十字路口,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

而此前,另一则有关 Robotaxi 的新闻登上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版:有乘客承认,他们会在 Robotaxi 上进行「不可描述之事」。根据旧金山标准版报道,他们至少找到了 4 名承认在 Robotaxi 上上演「活春宫」的乘客,而且能够提供准确的乘车收据。

好消息是 Robotaxi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坏消息是这一步走得磕磕绊绊。

技术和道德的双重夹击

在后续的追踪采访中,Cruise 表示造成车辆突然停摆的原因是「无线连接问题」,后来这一说法得到了当地警方的证实。根据《旧金山纪事报》的报道,Cruise 高层在与政府要员的交流中进一步定位问题为「蜂窝网络连接故障」,因此「影响了公司远程重新定向 Robotaxi 的能力」。

在道歉内容中 Cruise 甚至表示会考虑设立专门的蜂窝网络线路来让车队保持在线,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在外界看来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科技含量颇高的 Robotaxi 竟然会像演唱会现场中的智能手机一样出现网络故障,但事实上 Robotaxi 就是如此——本质上是带四个轮子、载有高算力自动驾驶系统的移动设备

更因为「无人驾驶」的特性,车辆本身的调度、控制都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指挥中心连接以获取指令,一旦网络连接中断,Robotaxi 就只能瘫痪在原地。

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我认为有几种解释。首先是数量问题,开放商业化运营后 Cruise 投入了更多的 Robotaxi 车辆(目前超过 300 辆),让指挥中心的网络压力剧增;然后,运营车辆的增多也提升了遇到故障的概率,相信未来 Robotaxi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而由于 Cruise 的「首秀翻车」,Robotaxi 的可行性再度引起讨论,尽管这项技术诞生已有十余年历史,且在测试状态下运行了好几年。

但「担忧」可不只是来自于「技术问题」,还有「道德伦理」。《旧金山标准报》有关乘客在 Robotaxi 上进行性行为的报道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受访者 Alex 甚至为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称得上是「Robotaxi 性行为」的开拓者

Alex 认为,并没有任何规律明确「不能这样做」,而且无人驾驶、偶尔起雾导致玻璃透光性变差等因素,也为他的所作所为提供了条件。

福布斯的评论文章认为,虽然车内性行为从来都不是罕见事例,但 Robotaxi 上更强的隐私感(没有第三者在场)很可能会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普遍。

更重要的是,目前无论是地方性法例法规还是运营平台(Waymo 和 Cruise)都没有对类似行为做明确禁止,在报道的渲染下可能会引来更多人的模仿。

各式各样的争议事件蜂拥而出并非巧合,当 Robotaxi 以开放姿态出现在社会活动中,难免会以更高的概率暴露当前存在的管理短板

无论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都经历过这一阶段,只是 Robotaxi 自身高科技的特性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度,再加上发达的互联网资讯,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何应对?Waymo 和 Cruise 不知道,可能中国的 Robotaxi 运营商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注定了要在发展过程中「见步行步」。

来自我们的“神预言”

在 1 年前,超级充电站曾就「为什么特斯拉需要专门设计一辆 Robotaxi」这一命题进行过讨论,最后结合我司常老师的意见可以整理为四个原因。

首先,里程和使用寿命问题。

其次,空间清理清洁问题。

第三,功能组件磨损和寿命问题。

第四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成本的精简和布置。

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四个理由依然成立,而且所有 Robotaxi 公司都应该认真考虑去定制一款为 Robotaxi 而生的载具,而不是基于量产车型进行改装。不过,结合这近期有关 Robotaxi 的争议新闻,看来这些观点还能继续补充。

比如说,Robotaxi 载具理应着重强化通讯能力,在原有的车规级通讯模块上做进一步提升,或许联手通讯运营商定制化通讯环境。此外,Robotaxi 公司还应该针对可能发生的车厢内不雅行为做行为检测和提醒,让乘客打消行「不可描述之事」的念头。

总而言之,从一开始就定制一款专为 Robotaxi 场景而生的载具的确能够有效地解决很多技术性问题,至少能够避免 Cruise 这样的突发性大范围瘫痪。

只是,当前 Robotaxi 遇到的明显不只是硬件问题,更迫在眉睫的是法律法规、相关条例的完善

或许只需要告诉用户一个详细的「可与不可列表」就能让 Robotaxi 公司规避许多麻烦,但恐怕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匪夷所思的事情会发生在狭小且无人的载具空间内,列表会加到多长才算结束。

而一切的根源,也可以归结为「Robotaxi 这个行业实在是太新了」。

因为太新了,所以很多问题过去都没有出现过,首次遇到难免惊慌失措;因为太新了,所以 Robotaxi 公司甚至没想到会有人在载具上做不可描述之事,回过头来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个规则漏洞。

相信在未来,这个「很新的」行业还会遇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Robotaxi 公司们还会多次发出灵魂拷问:这个新问题又要如何处理?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预测,也没有人知道答案。

摸着石头过河

「首秀搞砸」的后果固然严重,但这还不是麻烦的全部。除了突发性的技术因素外,「普遍认知」也会成为 Robotaxi 铺开运营的一大阻力。

今年 5 月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有 48% 的受访者表示「永远不会」尝试 Robotaxi。核心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怀疑和不信任。

要知道,美国是在中国之外,对自动驾驶技术接纳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相关技术研究最领先的国家之一。本来 Waymo 和 Cruise 有望通过合法运营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能够与 Uber(美国最主流的网约车企业)分庭抗礼,但实际表现却令人啼笑皆非。

大洋彼岸的中国 Robotaxi 企业同样举步维艰。

抛开技术实现的能力高低不谈,更复杂的路况、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更激烈的第三方竞争(比如网约车平台)等都为 Robotaxi 从业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商业模式无法验证,现阶段的他们除了不断烧钱加大投入,靠一些路试视频强调自身实力并引来投资之外别无他法。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 Robotaxi 公司都「无路可走」,比如同属「广州老乡」的如祺出行和小马智行就签订了技术协议,一方面如祺出行为小马智行的 Robotaxi 产品提供 App 入口,另一方面小马智行也会为如祺出行提供自动驾驶技术以提升竞争力。

话虽如此,但目前国内的 Robotaxi 运营是「受限制」的,基本上只能在政府规划的指定区域中以指定路线运行,和 Waymo、Cruise 这种不受限制的商业化运营仍有较大差距。

至少,我们还有一些好消息。

首先,虽然 Robotaxi 商业化动作缓慢,但技术却没有落下。从目前北京亦庄等地的试点情况来看,目前国内主流的 Robotaxi 公司已经能够提供 L4 级别的无人驾驶服务——车内不再需要安全员。

此前 AutoX 安途、百度 Apollo 等企业的路试视频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基于不同方案但表现同样强大的自动驾驶和道路识别能力,比如车辆在无需安全员接管的情况下通过复杂路口、实现无保护转向等,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中国 Robotaxi 行业技术实力的信心。

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或者当 Robotaxi 在国内正式铺开商业化之时,我们就能体验到真正的 L4 甚至更高级别无人驾驶?一切皆有可能。

其次,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加上国产新能源车企在 ADAS 领域的发力,让 Robotaxi 在中国会有更好的普及基础。

目前大多数在售的主流价位新能源车都配有 L2 或以上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个别头部新能源车会配有更高阶的,能够基于地图导航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某些场景中的体验已经非常接近 Robotaxi。

当大多数消费者已经体验过高阶辅助驾驶技术后,他们不光是会更容易接纳 Robotaxi,甚至会更主动地去体验 Robotaxi,而不是先入为主地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甚至像小鹏这种头部新能源车企也在积极布局和探索 Robotaxi,多个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无论是 Robotaxi 还是自动驾驶,都有机会在我国快速成长直至取得突破。

无论如何,尽管伴随着一些纷扰声,但 Waymo 和 Cruise 能够在一个大城市开展无限制的商业化运营,始终是 Robotaxi 行业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只要能迈出第一步,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原创文章,作者:超级充电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18421.html

(0)
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站
上一篇 2023年8月31日 17:44
下一篇 2023年9月1日 17:59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