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时间做到中国第一,是理想?还是理想?

战斗才刚刚开始

6、8、9,中国文化之吉数。

上市,中国企业之梦想。

因此,到了千载难逢的选择股票代码的时候,中国企业几乎清一色地选择了这些数字,就为讨个好彩头。

但理想汽车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之后,选择的股票代码却不一般:

2015。

李想解释道,2015,是理想汽车企业创办的年份。

不管有意无意,从现在开始,理想汽车又来到了一次从头开始的拼搏阶段。

做好三件事 

继小鹏之后,理想成为又一家在港股上市的核心新势力车企,这些已经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企业选择多地上市的原因也很直接,在当下智能电动车竞争进入又一轮白热化战斗的时候,更近也更直接的,为竞争所需的研发储备资金,积攒粮草。

而和其它车企相对宽泛的愿景不同,理想汽车是行业当中为数不多树立了明确时间和数字的一家,在今年年初的一封内部信中,李想明确写道:到 2025 年,理想汽车要成为中国第一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占据 20% 的市场份额。

在上市仪式后的专访上,理想汽车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也被问到了,如何去实现 20% 的问题。

「20%的市场份额理想汽车有一个非常非常详细的计划,我们是想清楚了才跟大家说」沈亚楠回答道。

这里的「想清楚」,包含了三件事。

第一,产品研发,理想汽车将在 2022 年推出下一代增程平台——X平台,并在 2023 年同步推出两个纯电平台—— Whale 和Shark。

第二,产能保障,在符合国家政策的条件下,尽力解决更多的产能,计划中包括增加北京工厂,全力生产纯电车型。

第三,供应链提升,在理想目标所在的 20-50 万价位车型,预计届时会在全国汽车市场中占据 800 万辆的年销售区间,这意味着理想需要在几年当中建立起一套足够保障年产 160 万辆车型的供应商体系,尤其是智能电动车还需要很多创新的部件和生产体系,比如自动驾驶芯片和电驱动系统部件等。

对于目前只有一款车型在售的理想来说,这些都是些需要跟着产能一起爬坡的能力。

双轮驱动 

全世界都知道纯电动是未来,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增程是什么。

一点不意外地,这个问题在专访一开始就被抛了出来。

沈亚楠的答案也很干脆:双轮驱动。

上海等城市已经决定于 2023 年开始停止对增程式车辆发放新能源牌照,这被很多行业内人士视为增程式的政策红利即将结束的符号。而理想则看中的是市场下沉的机遇,「我们的分布不像纯电动车一样,仅仅集中在一线和超一线城市」,「从中长期来看 ,增程式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都会是替代燃油车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但其实这只是表象,深层逻辑是,消费者并不排斥接触新的能源形式,只是对补能便利和效率存在疑虑。

理想汽车也清楚,400kW快充,才是解决补能问题的长期答案,也被理想汽车视为当下对于在纯电产品上缺席的标准答案。

这对理想相当于是一副明牌了的王炸,2023年如果整套电驱动系统完善,再加上现在不断迭代中的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理想将顺利将现在的品牌势能带入纯电领域,实现胜利会师,但如果跳票了,就很可能在新的领域中一开始就要扮演追随者的角色。

这里的难点是,400kW不仅是一套纸面技术,纯电布局更是一套包含基础设施之内的整体考验。

这里有个非常简单的场景:如果 2023 年买到理想纯电动车的用户在本地城市根本没有 400kW 对应的充电设备,那么这套技术体系对他们来说就毫无价值。

因此,理想至少现阶段的问题就有两个,一是如何确定初期提前部署 400kW 充电桩的范围;二是如何确保 400kW 这么高功率的充电设施能在很多地产被允许入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费者对于纯电动车的接受度和基础设施的便利度在不断提高,但市场竞争的残酷度也在逐渐升级。

在补能领域,理想的老对手蔚来已经造出了电区房的概念,小鹏也在本周宣布要加速高速服务区的超充建设。在产品领域,传统的一年一新车已经成为昨日速度,蔚来宣布 2022 年将交付 3 款NT2.0平台车型,小鹏也在今年同时完成了 G3 的改款和 P5 的上市。

理想在纯电上即将面对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决胜智能? 

沈亚楠的专访,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稳。

虽然信息量很大,但是整趟下来,我觉得堪称金句的只有一句:理想汽车认为自动驾驶到了 2025 年之后,或者说在不远的将来,自动驾驶会变成一个车的基本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一辆车没有 L4 级的自动驾驶,就好像今天的智能手机没有拍照功能一样

理想汽车不仅认为自动驾驶将成为基础功能,智能座舱也是同理,因为「当车是自动驾驶的时候,车内的乘员就由驾驶者变成了乘客」。

无论是增程,还是纯电,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理想寻求的,是能够在不同类型产品中一以贯之的基因元素。

理想第一次谈到,自己的三个基础,和两个核心竞争力。

「三个基础」就是理想汽车聚焦的基本盘,第一是并不仅仅关注新能源市场,而是关注整个乘用车市场,因此要夺取的市场规模就从 250 万辆的新能源市场变成了 1800 万的燃油车市场;第二是关注为家庭造车,关注于价位段是 20 —50万元的豪华智能电动车;第三则是关注自动驾驶以及与自动驾驶匹配的智能座舱,把整车当做智能空间来设计。

「两个核心竞争力」是现在被验证的核心能力,第一是产品能力,如同现在理想 ONE 单车单配置就取得不错的销量,理想认为自身定义产品的能力突出;第二则是组织能力,翻看过去几年理想的官方宣传,这确实是理想极其在意培养并对外展示的能力。

这五点,将构成理想横跨技术路线和时间,而试图在不同产品层面延续的竞争力。

但随着并行产品数量的增加和技术难度的增加,无论是产品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会因为更多人的引入而增加变数

能够持续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加入组织,会放大这些能力,反之则会造成自我能力的损伤。

而持之以恒的扩张和招人,也是港股上市募资的重要用途,在专访中,沈亚楠谈到理想汽车目前研发团队已经有 2000 人,其中自动驾驶团队 400 人,年底将达到 600 人的规模。

巧合的是,同时进行的蔚来财报电话会中,李斌谈到目前蔚来自动驾驶团队有 500 人,年底将达到 800 人。

资本之战打响之后,人才大战、技术大战又再度开启炮火。

这才刚刚是开始。

原创文章,作者:常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3413.html

(0)
常岩常岩220V16A
上一篇 2021年8月12日 21:05
下一篇 2021年8月15日 12:41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