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零跑又开新发布会了!」
当公司里有一个某品牌的狂热粉丝时,你就绝对不会错过这个品牌的消息。很幸运,我就有这样一个同事。
三个月前,我司 CTO 咩总在经历了「憋尿的膀胱不敌 C11 的续航」事件后,就成了零跑的铁杆粉丝。具体他是怎么败的,又是怎么爱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视频回看详情。
作为一家工程师文化浓厚的汽车企业,之前零跑已经用一场场的发布会告诉过我们,他们对于技术自研的态度。
而这次,零跑带来的是「可量产 CTC 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组件。改进动力电池自然也就成了每个有技术追求的车企所努力的目标。
从目前来看,动力电池有两条进化路线。一是材料路线,通过寻找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二是工程路线,通过电池包结构调整、电池管理技术等工程手段实现更好的电池性能。
很明显,零跑选择了更为现实的工程路线。
如果不是特别关注电动汽车的同学,可能都不了解什么是 CTC 电池技术。
对此,零跑科技电池产品线总经理宋忆宁给出了一个定义:
「CTC 技术,即 cell-to-chassis,是指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进行集成设计,从而简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前沿技术。」
CTC 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重新设计的电池承载托盘连接车体底盘整体,使这两者结构耦合,从而减少冗余结构以及零件数量,并获得更多的电池容纳空间。这也就是宋忆宁所说的「Less is more」。
而对于电动车来说,电池安全是重中之重。在过去的思维里,更少的冗余结构和更多的电池安全是一对矛盾体。更多如何用「Less」的结构保证「More」的强度,这也是 CTC 技术的核心难点。
对此,零跑的硬件方案是,用双骨架环形梁作为车身底盘结构,同时它也能复用为电池骨架结构,即底盘结构和电池骨架两者合一。
要知道,结构强度在很多时候都不是「1 +1 = 2」。
从组件数量上来看,新结构的组件更少了,但新结构的强度比原先底盘和电池骨架的单一强度都要更高,从而实现了更高的结构效率。
在软件上,零跑这次也把人工智能融入了 BMS 电池管理系统。依靠车载网络,新 BMS 将在车端实时在线监控电池状态,并上传云端电池大数据。云端通过对海量电池信息进行 AI 深度学习,反馈给车端更适合当前车辆电池状态的电池充放策略,从而在保障电池安全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电池性能。
零跑这场发布会最圈粉我的,就是会用具体量化的数字来解释上面提到的那些抽象概念。
比如,「更高的结构效率」指的就是增加 10mm 的垂直可用空间,14.5% 的电池布置空间,以及 25% 的车身扭转刚度 ;而「更好的电池性能」则指的是综合工况续航增加 10%、充电 5 分钟,续航超过 200km。
CTC 新硬件 + BMS 新软件,就构成了零跑智能电池技术。加上之前发布的智能电驱技术,本次智能电池的发布将补齐零跑「Leapmotor Power」智能动力科技的最后一块拼图。
在「卷文化」盛行的今天,花样层出的厂商发布会也把我们观众的胃口养刁了——一场发布会若是没点彩蛋或者 One More Thing,就总觉着差点什么。
好在,零跑也没让我失望。硬核技术内容之后,零跑直接宣布了首款搭载 CTC 技术的量产轿车,零跑 C01。
在 C01 的时间,「自研」成了我听到的零跑重复次数最多的词。
在智能驾驶方面,从多传感器感知融合算法,规划决策算法,控制算法,到 AD 控制单元和传感器;在智能座舱方面,从操作系统,上层应用到智能座舱控制单元,座舱交互系统;在智能动力方面,从整车控制器,热管理系统,到智能电驱系统,以及今天发布的智能电池系统…
没错,以上我提到的这么一大堆东西,就是零跑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
而如此多的自研内容,一方面勾起了我对 C01 的预期等级,我已经开始期待 C01 的实车驾乘体验;另一方也让我担心,我担心这么大的摊子零跑是否有能力一一兼顾,毕竟汽车说到底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板块的短板都有可能造成最终体验的不足。
当然了,是好是坏,还是要等我们真正坐到 C01 车上后,才能得出结论。我相信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发布会上,零跑宣布,C01 即将开启预售。
你以为彩蛋到这里就结束了么?Too young too simple …
「科技创新是重要变量,核心技术是弯道赶超关键。」
「新技术不应是壁垒,而是带动产业向上突破的阶梯。」
金句频出的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在发布会的最后直接宣布,零跑将对 CTC 技术向行业免费开放共享。
这或许就是工程师背景出身的朱江明,所拥有的无上情怀吧。
就像他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我们也由衷的祝愿中国汽车工业能在智能汽车的下半场赢得更多,走得更远。
原创文章,作者:超级充电站,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