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开发者大会塞满了AI,却依然没甩掉危机

又是一年 Google I/O,对于 Google 而言,这可能不会只是个开发者活动那么简单。

前有 Open AI 从 Google 团队论文孵化出 ChatGPT,后有微软、特斯拉马不停蹄地将最新 AI 技术成果应用于产品。

在 2023 年,大语言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不再是只存活在实验室的长期研究方向,成了每个人都在关注每个人都想利用的先进生产力。

Google 作为提出 Transformer 的商业公司,却没能真正意义上地发掘出商业价值,反而陷入了增长空间有限、管理愈发混乱的大企业病漩涡。曾经的互联网创新北斗星,好像变得不那么酷了。

从三天长跑压缩到一天讲完,Google I/O 显然更专注更直接了,Google 正在试图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

大语言模型不落人后更「能屈能伸」

擒贼先擒王,聊 AI 技术自然离不开最底层的模型。

Google 公开了最新的 PaLM 2 模型,这是 PaLM 模型的迭代版本。后者此前宣布要接入 Google 对话式 AI 产品 Bard,今后这项服务会升级到 PaLM 2,真正意义上地向公众开放使用。

就像我们对大语言模型所了解的那样,PaLM 2 在语言和逻辑推理上有出色的能力,未来它将能够理解 100 多种语言并用之回复,就像是《哆来 A 梦》中的翻译魔芋一样神奇。

PaLM 2 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做出倾斜,Google 就分别演示了用于信息安全领域的脚本安全排查,以及在医疗领域的像真人医师一般提供健康知识问答。

此般代替基础知识劳动的服务能力,我们或许已经在 GPT-4 上有过体验,Google 则是想通过 PaLM 2 告诉全世界:OpenAI 有的他也有。两者之间的区别至少还不会是绝望的代差。

不一样的是什么呢?PaLM 2 会针对不同设备提供不同体量的版本,至今都还没有类 GPT 能在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上高效运行,而坐拥 Android 生态的 Google,自然有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

壁虎(Gecko)、水獭(Otter)、野牛(Bison)与独角兽(Unicorn)……不同体量的动物代指不同版本的 PaLM 2,Gecko 能做到在最新的智能手机上每秒处理 16 ~ 17 个单词。

这很接近谷歌助理在线响应的表现了,还可以完全离线工作。只是我们还不知道,用更能保护用户隐私、体验也更好的离线模型打造手机,使用成本是否会比厂商自己的 AI 成果更低。

又一家公司「All in AI」

既然 Google 又一次画了个好看的大语言模型大饼,那么能与普通人见面的应用在哪呢?

首先是「即刻公测」的 Bard,悄然获得了 PaLM 2 助力,如 New Bing 其实是 GPT-4 驱动般先斩后奏。它也终于走出英语世界,开始支持日韩语言对话,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汉语交流,则要等到 7 月之后。

其实可以宽容一点,毕竟 Bard 正在活用 Google 庞大的产品阵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搜索、地图等。当你表示准备读大学,它会通过对话信息把在谷歌地图上标注学校,并生成详细表格帮助对比。

除了世界人民都爱用的 Youtube 和 Gmail,Bard 还会把「魔爪」伸向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如 Spotify、Instacart、沃尔玛、Adobe Firefly,第三方开发者也可以接入并快速调用 Google 的大语言模型能力。

这些方便提取信息也亟需高效提炼的服务,接下来会给用户接入一个姓谷的私人助理。

把 Google 办公产品整合的 Workplace,终于得到大语言模型加持。

可能是不想让人觉得吸了微软 Copilot 的「尾气」,Google 版 AI 一键生成配图表格、帮忙审稿的能力,叫做稍微有些晦涩但也能理解的 Duet。

Duet 提供的能力接近于帮人执行想法:比如给个开头或要求,生成相应的内容表达或是应用文。再比如基于已有的信息,一键生成好看直观的图表,以及图片素材。

这些东西好像都似曾相识,但重点是 Google 办公用户没必要再打开另一个服务去执行这些操作了。至于围绕 AI 可靠性和隐私安全等的质疑,我只能说,至少它现在还只是个美好的许诺。

Google 当前在消费级产品的思路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当 AI 生成的内容充斥互联网时,它也会被同样的 AI 做出标记,似乎就不必担心人们会难以区分哪些真实发生过,而哪些仅仅是幻想。

从大学老师们开始用 ChatGPT,去检查学生作业有没有使用 ChatGPT 完成的反馈来看,这在 2023 年还是有用的做法。

消费级软硬件变成配菜

Google I/O 有几年几乎变成了「Android 开发者大会」,现在又迅速退潮让 Android 系统和 Pixel 硬件变回了小角色。

这里没有让人激动的移动系统变革,只有久经考验的生态正被打磨得越发成熟——即使大洋彼岸的市场早就在创新上领跑。

Android 在平板和折叠屏的大屏体验更好用了,不过是相对于之前兜兜转转找不到方向的自己,放在 iPadOS 面前还是哪哪都缺。

界面可定制功能、AI 生成消息回复建议、设备查找接入第三方产品等小改动,则很难在中国正式发售的产品上出现。

换句话说,除了安全性、稳定性等基础能力之外,Google 面向 OEM 厂商和用户发布的 Android 14,跟 Pixel 设备上的 Android 14 以及会在厂商定制设备中出现的 Android 14,很可能依然是三个一眼看上去不尽相同的东西,即使它们共享同一个大版本号。

都说到 Pixel 了,那就得聊聊 Google 的折叠屏手机 Pixel Fold。虽然咋看就是个「国际版」OPPO Find N2,但实际与前者的精致小折叠路线完全相向而行。

更像是内屏两侧画面终于打通了的 Surface Duo:7.6 英寸的内屏和 5.8 英寸外屏本就大了不少,再加上惹眼的黑边区域,折叠后宽度达到了单手难以掌握的 7.95mm,重量则是 283g。

往好的一面看,Pixel 系列一贯的细节很精致,以及别无分号的 Tensor G2,都是 Android 阵营中独树一帜的特色。

对于用不惯 MIUI、OriginOS、ColorOS 甚至是 OneUI 的极端安卓原教旨用户 aka Pixel 信者来说,这会是更符合审美也必然更流畅的折叠屏。

大概是苦于没有别的自家 SoC 可选,Pixel 7a 同样搭载了 Tensor G2,它的售价来到了 4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3468 元)起,比起之前的旗舰要稍微便宜了些。

它实际可能被定位成小屏版本的旗舰手机——搭载 6.1 英寸 90Hz 的 FHD+ 分辨率 OLED 屏,宽度控制在 72.9mm。

将近一年的预热之后,Pixel Tablet 正式登场,要是按屏幕尺寸来看它就是加量不加价的实惠装——还是 Tensor G2,还是 499 美元定价,却搭配了 2560*1600 分辨率的 11 英寸屏。

Google 还希望它能兼任智能家居中枢,设计了相应的底座和磁吸充电外壳,毕竟 LCD 屏久用也不会烧屏。

只能「爱谷信谷等谷」了?

遥想十年前,我们还会高喊着「谷人希」,期盼这家公司能再一次颠覆期待。现在,它不过是一个身形庞大的,试图维系些许独特性的追赶者。

不管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工智能,还是市场空间早就开发殆尽,萎缩到中国同行突然裁撤两千人芯片研发团队来保命的硬件,Google 都变成了被动追逐行业方向的那个角色。

我们能看到的特别之处,也就是 Bard 表现得比 GPT 和衍生物更加「冷静」、能跟 Google 自家产品深入结合,亦或是 Pixel 硬件在工业设计上保持清新取向,年复一年厚着脸皮独占 Android 更新的部分卖点。

当然,我希望这一切只是缓兵之计,只是 Google 面对热点快速变换丢出来的诱饵弹。相信 Transformer 那般,真正重要的事业还在被坚定地执行,还能在将来的发布会上,让熬夜看直播的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到值得。

原创文章,作者:白徵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15546.html

(0)
白徵明白徵明编辑
上一篇 2023年5月11日 23:11
下一篇 2023年5月13日 23:14

相关推荐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