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节法定假期的最后一天,是时候把假期里拖延的工作干完了。
放假头一天,我在拜年视频中谈到,在我们 2021 年订购的 5 辆新车中,只有极氪 001 最终被退掉了,当时就有铁粉在下面问为什么退掉,能够给点指导意见,于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篇文章。
注意,这篇文章叙述到的所有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都是我本人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经历过的体验,并不代表我所供职的媒体的观点,也不代表其他消费者也会有相似的经历。
这里不妨以转走我订单的粉丝朋友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开头,上个月,当他加上我微信之后做的第一个评价就是:「极氪厂子我觉得是我担心的地方,车都放心」。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叫我聪聪
要是最开始我对极氪 001 的期望只有车,那也许结果也不会这么糟。
毕竟,我一开始是把极氪当作自主品牌面向新能源转型的组织范例去观察的。
从 2016 年到 2019 年,现在回想起来应该算是新势力企业完成萌芽生长的关键 4 年。
在这 4 年中,形成了两种事后被证明极其成功的新能源车企的成长模式。
一种是以特斯拉为标志的技术碾压,效率优先,「夺命狂奔」型。
而另一种则是以蔚来为旗手的体系构建,生态为王,「生活愉悦」型。
我很庆幸全程深度参与了前者的爆发,但也遗憾地错过了后者体验的构建,而当极氪品牌,再一次宣布将要以彻底重建的组织形态,从头打造一家「用户企业」的时候,我觉得似乎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体验机会了。
站在那个决策点看,我们能从极氪品牌建设中同时观摩到「用户企业从 0 到 1」和「传统企业电动化转型」两个大课题,而最关键的是,从极氪在 001 发布会上释放出来的对于技术和体系建设来看,极氪试图覆盖的领域和想要达到的标准,都达到了业界几乎最高的水平,这要求极氪在管理和组织上的投入比行业同行者更为深刻和坚决。
我一度认为,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出任极氪公司 CEO,是这一决心最大程度的体现。
特别是 4 月 15 日极氪发布会上他的那句「叫我聪聪」,虽然一度也引发了媒体热议,但「矫枉必先过正」的态度,也成为极氪品牌身上初期的鲜明标签。
之后的几个月中,安聪慧和他的极氪团队,开始了马不停蹄的用户见面活动,我也在 6 月 15 日的共创会上见到了聪聪本人之后,下定了一辆顶配的 We 版极氪 001。
三通电话
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作为一名极氪准车主,我经历了所有极氪车主都面临的层出不穷的负面,和开始交付之后此起彼伏的「半成品」争议。
而抛开媒体层面了解到的极氪的种种混乱之外,我对极氪耐心的丧失,基本来自于我经历过的和极氪交付体系的三通电话。
第一通,是去年 9 月。
由于中秋将近,极氪决定给所有大定车主赠送一盒月饼,本来挺温馨的事情,因为月饼质量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后变成了赠送积分。
客观讲,我并不在乎月饼,对于补偿积分的操作也没有怨言,但是整个沟通过程背后体现出的问题,才是值得关心的。
对我来说,这一盒根本没见到的月饼,经历了两发两追回两道歉的魔幻历程……
最开始,是对接我的交付告诉我可以去 APP 里兑换月饼了,之后显示发送之后,又联系我说如果收到了请记得检查。
过了没两天,又告诉我追回重发了,最后又告诉我取消了要发积分了……
特别是,在交付已经微信跟我沟通完这些事情之后,我又接到了极氪客服的电话,感觉对面很为难、很机械地又把公告重复念了一遍,即便我客气地告知对方我已经知晓并理解,但我最终还是听完了公告。
给我的感觉是,这家公司还没做好「人性化」沟通的准备,也没做好不同渠道、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尚处于模仿别的用户企业形态的阶段。
但,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刚成立 5 个月的公司就无比成熟不是?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了,但没想到,在车相关的事情上,还可以重来一次。
第二通,在去年 10 月。
随着交付流程的逐步展开,极氪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用户的试驾。
由于我们是公司购车,情况有一点特殊,受限于北京指标的问题,我们公司在订车的时候选择了在我家乡河北交付的方案。
所以情况也比较简单:我需要在河北提车,但是我想要在北京试驾。
当月,我接到了一通来自石家庄的电话,邀请我第二天参加试驾,我客气地提出了想在北京试驾的要求,对方答复说,会把情况统计上报,之后帮我安排北京试驾。
于是不知道多少天之后,我又收到了在石家庄试驾的邀请,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所以,从交月饼到了交车,「不畅通」的问题和对应的内部混乱,依然存在着。
第三通,在今年 1 月。
严格来说,那时候我都已经不是极氪大定用户了。
就在我把订单通过极氪的系统转给想要我订单的用户之后,我收到了极氪的第三通电话。
「先生,我看您刚刚转入了一张极氪 001 的订单?」
我回答说,我不是转入方,是我刚刚把我的订单转给了别人,对方答曰去核对一下。
十分钟后,我又接到了同样的电话……
虽然最后订单在极氪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转交,但极氪整个销售体系之混乱我认为直到我告别这张订单的时候,依然没有太大起色。
乃至在我告别极氪 001 的时候,我驾驶体验这辆车的时间是 0。
这就得谈谈极氪 001 的智能化了。
电动车应该告别期货时代
原本作为一位关注电动化的媒体人,我收到最早关于 001 的试驾邀请,还是在去年 6 月。
就是我下定 001 的当天,极氪在共创会上向媒体宣布,极氪 001 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ZAD 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将在 8 月展开媒体试驾。
而截止我写稿时的 2022 年 2 月 6 日晚 6 点,我们依然没能与这套系统见面。
在选配 001 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配了价值 35000 元的 ZEEKR-Ultimate 完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原因非常简单:
- 1 、我们作为一家关注智能化的媒体,肯定想体验最高等级的辅助驾驶能力;
- 2 、极氪 001 使用的方案难度低于激光雷达方案,成熟度更高,我本以为能做到交车即交付;
- 3 、我现在每天上班要通勤 90 公里,其中 80 公里可以使用 ADAS 系统,这对我是刚需。
但没想到,当时我觉得遥遥无期的激光雷达方案的车型都已经马上要开始交付功能了,极氪却还在原地踏步。
而这,只是极氪在智能化上的一个缩影,从车机这样的「智能软件」到电动门这样的「智能硬件」,「不太智能」、「还不智能」、「等待 OTA 让它变智能」的评价比比皆是。
比如,这是我在写稿子期间,一位关系非常好的媒体同行发来的试驾体验。
虽然,我对于一个新品牌建设的难度充满敬畏,我也充分理解当前新品牌的营销和销售都越来越超前,但是我认为电动车将逐渐告别期货时代。
首先,早期电动车爆款车型从预订到交付都是某一区间独一档的存在,这份独特性给了消费者足够等待的理由,而现在市场逐步成熟,在漫长的等待期内,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丰富,耐心也就越来越低。
其次,当市场已经有大量同类成熟技术存在的时候,某品牌自己技术做不好导致的功能交付延期,不应该成为消费者等待的理由。
再次,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如果不能按期交付,这项技术对应的售价理应贬值,消费者不应该成为这项沉没成本被转嫁的对象。
也许,极氪 001 会在几次更新之后,成为一款完美的产品,也许,极氪会在之后的车型中,吸取当下的教训。
但极氪在组织能力、思想转向上的实然不足,已然在让它错失更多原本可以把握住的机会,而这种不坚决、不纯粹、不彻底的问题,已经在之前吉利系的多款纯电产品上屡屡上演。
就这样,我的极氪之旅,从「叫我聪聪」变成了「叫我匆匆」。
匆匆加电,聪聪还是加油吧。
原创文章,作者:常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ydao.com/5974.html